不同的物體具有不同的顏色,那么這里的物體色是如何產生的呢?本文將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物體色的定義以及產生原理,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來看看吧!
物體色是什么?
物體色名詞解釋:眼睛看到物體的顏色就是物體色。它會隨著光源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光的作用與物體的特性是構成物體色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
物體色是如何產生的?
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顯示著豐富多彩的顏色,如碧綠的樹葉、白色的梨花、粉紅色的桃花...它們使世界變得五彩濱紛。顏色是眼睛對不同波長的光的感覺。物體的顏色是由射入到人眼睛中的光波的頻率決定的。自然界的物體具有多層次,其產生的顏色也很復雜。例如,陽光照射樹葉時,樹葉中的葉綠素吸收了陽光中的紅色光和藍色光,而把綠色光反射出來,人們看到的樹葉就是綠色。石灰墻把所有的光都反射回來,它就成白色;把所有光都吸收的物體當然就是黑色的了。
物體色三原色:
色彩三原色為:紅(Red)、黃(Yellow)、藍(Blue)
色光三原色為:紅(Red)、綠(Green)、藍(Blue)。
色料三原色為:青(Cyan)、品紅(Magenta)、黃(Yellow)。
三原色就是三個最原始的顏色,所謂三原色紅黃 藍是所有顏色的祖先。顧名思義,三個最原始的顏色紅黃藍。紅色加藍色,就會變成紫色;黃色,加藍色就變成綠色;紅色加黃色就會變橙色。
物體色的色度坐標:
色坐標是色度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光源的色坐標測量是研究光源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廣泛的使用意義。色坐標測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光源的光譜分布由色坐標的基本規定進行計算而得出的。
三原色可以合成包括單色光在內的所有的顏色。不同的待配色光達到匹配時三原色光亮度不同,用顏色方程C=R(R)+G(G)+B(B)表示,其中(R)、(G)、(B)代表代表產生混合色的紅、綠、藍三原色的單位量,R、G、B分別為匹配待配色所需要的紅、綠、藍三原色的數量,稱為三刺激值。把等能量的單色光,用三刺激值分別求出各自在RGB三維空間的坐標,得到CIE1931xy色度圖。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物體色是什么?物體色是如何產生的?”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色彩管理知識的用戶,可以關注我們的后續更新!